首页

女王的调教

时间:2025-05-23 10:32:13 作者:中国航天员创空间站建成后入轨出舱间隔时间最短纪录 浏览量:45558

  截至去年底,中国在非洲建成了二十四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动相关地区农作物大幅增产——

  中非热带农业科技合作持续深化(新时代中非合作)

  最近,位于刚果(布)贡贝农场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好消息不断:豇豆、螺丝椒大获丰收;玉米新品种试种成功,亩产近700公斤,是当地品种产量的3倍以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科明喜笑颜开。

  近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框架下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在非洲建成了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动相关地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助力非洲国家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

  科技助力 产能升级

  7月的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内一片繁忙景象:试验田里的木薯陆续成熟,李科明正带领当地技术员和农户共同收获木薯。“拔出来的木薯要及时归仓储存,以保证木薯的质量。”李科明一边采收,一边叮嘱大家。

  “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木薯加工业,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农业专家到来之前,这些成果我们不能想象。”刚果(布)农业部长保罗·恩戈博表示。

  刚果(布)耕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但之前受制于良种不足、栽培技术落后等因素,木薯粉及其他食品每年缺口约37万吨。多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派出20多名专家,常驻示范中心,开展农业种植和禽类养殖示范。

  2011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薛茂富来到刚果(布),经过走访和调研,发现当地缺乏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等知识。此后,开展试验示范和组织技术培训成为中国专家的日常工作。

  “提高产能首先要从种苗繁育上下功夫,筛选抗病性更好的优良品种。”薛茂富说。多年来,中国专家将从国内带来的木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选育出3个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比当地品种产量提高数倍。

  同时,中国专家在当地开展多期技术培训,向周边农民介绍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示范中心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上门咨询培训或工作机会。2020年9月,当地种植户迪亚汉巴纳·马亚拉·罗梅尔从新闻报道上了解到示范中心,主动来这里应聘技术员。“示范中心不仅给我提供了工作机会,还让我学会了各类农业技术。在这里,我与中国专家共同开展试验,向周边地区农民推广种植技术。”罗梅尔说。

  今年5月,示范中心向刚果(布)英淖尼法莱兹农业保护区捐赠了近40吨优良木薯种茎,并指导当地农户种植约45公顷。示范中心还建成当地首条木薯食品自动化生产线,批量生产高品质木薯全粉和食品。“这改变了刚果(布)人民长期依靠手工去皮、水泡加工木薯粉的生产方式,木薯粉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恩戈博告诉记者,“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刚果(布)木薯产量从每公顷15吨提高到30吨。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技术培训 授人以渔

  走进肯尼亚跨界国际有限公司的香蕉种苗培养室,一个个装有种苗的培养瓶整齐排列。公司总裁露西·米玛诺正仔细查看种苗的生长状况。

  “营养液的配制、组培苗接种手法和培养阶段的温湿度、光照等细节都要注意。”米玛诺曾参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组织的培训班,第一次接触到香蕉种苗组培技术。为了系统掌握这项技术,2014年,米玛诺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门进行为期28天的访问学习。

  “中国专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从生产和管理环节高效发展香蕉产业,这对我的帮助极大。”米玛诺说。回国后,她投资建立了肯尼亚最大的香蕉种苗组培繁育工厂,为东非和中非地区农民及企业提供脱毒香蕉组培苗,有效推进了肯尼亚香蕉产业发展。

  像米玛诺这样的学员不在少数。每年,一批批非洲学员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通过参观考察、现场教学等方式,学习热带农业技术,并将相关知识带回非洲。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累计为非洲培训了近3000名农业技术人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还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援外技术培训,派出专家100多人次到国外开展热带农业援助项目。

  2023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9名专家抵达卢旺达,围绕热带粮食作物种植与加工技术等,为45名学员开展了为期20天的技术培训。

  “我们的粮食产前损失和产后浪费较大,中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加工技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卢旺达农业和动物资源开发委员会主任特莱斯福尔·恩达巴门耶表示。

  培训期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振文重点讲解了木薯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让卢旺达菲洛斯农业经济公司经理恩丁达巴希兹·埃利亚格外惊喜。“木薯叶片可以做食材,木薯皮可以加工成家畜类的饲料,木薯茎杆还可以培养食用菌。”埃利亚说,“培训打开了我的思路,我们公司也计划开展木薯副产物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收益。”

  合作共赢 深化友谊

  “种植高产优质嫁接苗3年就能挂果,以前用种子种植需要5到6年才行。”莫桑比克楠普拉省那萨瓦拉地区的种植户朱丝·阿曼达说,“中国专家传授的技术不仅便利了腰果树管理,也让腰果产量翻了倍。”

  2010年至201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与莫桑比克坚果研究所、莫桑比克农业科学院东北区域研究所开展合作,助力当地提升腰果产量,并开展其他农业合作项目。

  “通过合作,我们与中方建立起稳固的关系,在专家人才、种质资源、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产品加工和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莫桑比克农业科学院东北区域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奥·查穆埃内说,“我们期盼与中国专家团队开展更多科技合作。”

  项目实施期间,中方专家团队开展了莫桑比克腰果病虫害种类调查和鉴定、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等内容的联合研究,探索形成了适宜莫桑比克生产实际的腰果栽培技术。2010年至2019年,莫桑比克腰果生产面积由11万公顷提升至17万公顷,腰果年产量从9万吨提升到14万吨。

  “双方合作既提高了莫桑比克腰果产能,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中国热带农业技术,也加深了中莫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中润说。

  “未来,我们计划在非洲主产区实施木薯、大蕉等热带粮食作物宜地化育种、良种替代、良种良法、采后减损及综合利用、农业机械化等,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提升粮食安全自主保障能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积华说。

  日前,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来自中非农业科研机构、区域组织、企业的130余名代表围绕中非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等展开讨论。非洲科学院前院长菲利克斯·达科拉表示:“中国通过持续科技创新提升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样的巨大成功是非洲所向往的。”(人民日报 记者 曹文轩)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00”后工作不满2年拟任副局长?当地回应质疑

清明期间,国内各地均迎来祭扫高峰,祭祖和探亲成为今年清明出游的主要形式。据预测,今年国铁南宁局客流高峰日为4月6日,预计发送旅客70万人次,主要集中在南广、贵广、云桂铁路、黎湛、田靖、黔桂、焦柳等热门线路,及区内动车途经的城市。节日期间,国铁南宁局重联113列、加开98列旅客列车,主要有南宁至河池、三江、贺州、玉林、东兴、崇左,桂林至玉林,柳州至梧州,贺州至永州等热门方向。后续,国铁南宁局还将根据“一日一图”适时调整运输方案,满足旅客清明节出行需求。

六年超八成犯罪嫌疑人检察环节认罪认罚

下一步,潭柘寺镇将继续加强与施工单位协调联动,统筹兼顾乡村风貌保护、工程质量要求、安全生产责任,结合乡村民宿、农业观光等建设要求,加速一体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完)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开幕 各方人士点赞中蒙合作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了解到,监督帮扶对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估算,2023年监督帮扶共推动污染物减排约39.3万吨。

据悉,本次活动期间,香港青年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参访上海久事美术馆、上海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等;围绕“科创之光、上海制造”的主题,参访临港产业园区企业、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展示馆、上海医药研发管理中心;围绕“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参访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心大厦,参加“非遗匠心”互动体验活动以及青年论坛;围绕“城市山林,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美”的主题,参访世博文化公园。(完)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在乡村市场供给优化、春节返乡叠加文旅升温等因素带动下,乡村市场销售恢复快于城镇。1—2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城镇0.3个百分点;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1%,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